2025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岛黄海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岛黄海学院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黄海学院
2025年湖北高考考生要想上青岛黄海学院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428分左右(位次146886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355分左右(位次7877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274分左右(位次231318名左右)。
【本科批】
1、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427分(位次127732)。
2、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9分(位次43357),物理类为415分(位次123168)。
【专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湖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17分(位次96677),物理类为268分(位次233669)。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湖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53分(位次85254),物理类为270分(位次207887)。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湖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15分(位次128432),物理类为223分(位次200791)。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岛黄海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岛黄海学院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317 | 96677 | 200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372 | 71011 | 200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353 | 85254 | 200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362 | 80418 | 200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449 | 43357 | 435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215 | 128432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68 | 233669 | 200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393 | 170841 | 200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27 | 127732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70 | 207887 | 200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373 | 161475 | 200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15 | 123168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47 | 100340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23 | 200791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岛黄海学院简介
青岛黄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影视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大数据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14个教学单位。现开设67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高校。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学校注重校企合作,与华为集团共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与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共建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青岛海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方向)专业,与北京蓝鸥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校当前已经与260家产业行业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课堂,通过企业教学资源、实践平台、实习就业结合等途径加强产教融合,依托专业学院办产业学院,进而提升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健全了就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联合300余家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成立11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政校行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14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技术服务基地4个,技术研发团队4个、服务地方专家智库平台3个。2023年获批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教育科研基地。成立非遗研究中心、ESB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中心,探索产学研发展新路径;与区域多家优质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华为、青岛港、海尔、海信、北海重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7个,建立师生共创、企生共创、学生自创工作室138个,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育人新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