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考生多少分能上云南中医药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云南中医药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广东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东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5年广东新高考考生要想上云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33分左右(位次2112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32分左右(位次95848名左右)。
1、2024年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为516分(位次120768)。
2、2023年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34分(位次21765),理科为529分(位次100714)。
3、2022年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28分(位次22638),理科为539分(位次85460)。
注:以上只是广东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云南中医药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广东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34 | 21765 | 433 |
2023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54 | 13695 | 433 |
2022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28 | 22638 | 437 |
2022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40 | 16493 | 43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16 | 120768 | 442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29 | 100714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41 | 85407 | 439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39 | 85460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40 | 83077 | 44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云南中医药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云南中医药大学简介
学校成立于1960年,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昆明中医进修学校,1960年云南中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体、民族医药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和对外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院校。
学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全校师生矢志不渝、同心同德,扎根红土、立足边疆,以培养“崇德至善、博学致精、敦行致道、和合致远”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目标。注重文化育人,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开展读诵经典等主题实践教育,形成“理论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知识与操守”并重的教育教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主业,以本为本,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朝着“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
学校胸怀本土,放眼世界。早在1990年,就代表中国与西班牙实现政府间合作办学,建立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开创了中国中医药领域海外办学的先河,被载入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年史册。成立“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面向澜湄区域持续开展国际传统医药人才培养。发起并连续主办10届“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论坛”、3届“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和2届“腾冲科学家论坛分论坛暨澜湄科技人文交流论坛”,成为南亚东南亚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传统医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先后获批“中国-缅甸”和“中国-老挝”2个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建有世界唯一的中医西学博物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连续举办10届中医西学国际论坛,牵头成立世中联中医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建设南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国际联合科研,成立世界传统医学研究院、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传统医药合作交流学术委员会和传统医药知识及药用植物保护委员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