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考生多少分能上四川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四川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四川大学在江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西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四川大学
2025年江西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四川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84分左右(位次366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81分左右(位次19123名左右)。
1、2024年四川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610分(位次1272),理科为587分(位次16407)。
2、2023年四川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85分(位次2726),理科为576分(位次17455)。
3、2022年四川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99分(位次653),理科为553分(位次21076)。
注:以上只是江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四川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四川大学在江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西(文科) | 本科 | 610 | 1272 | 463 |
2024 | 江西(文科) | 本科 | 621 | 756 | 463 |
2023 | 江西(文科) | 本一 | 585 | 2726 | 533 |
2023 | 江西(文科) | 本一 | 616 | 675 | 533 |
2022 | 江西(文科) | 本一 | 599 | 653 | 5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西(理科) | 本科 | 587 | 16407 | 448 |
2024 | 江西(理科) | 本科 | 608 | 8354 | 448 |
2024 | 江西(理科) | 本科 | 616 | 6262 | 448 |
2024 | 江西(理科) | 本科 | 622 | 4861 | 448 |
2024 | 江西(理科) | 本科 | 640 | 1866 | 448 |
2023 | 江西(理科) | 本一 | 576 | 17455 | 518 |
2023 | 江西(理科) | 本一 | 594 | 11170 | 518 |
2023 | 江西(理科) | 本一 | 622 | 4431 | 518 |
2022 | 江西(理科) | 本一 | 553 | 21076 | 509 |
2022 | 江西(理科) | 本一 | 605 | 3931 | 5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四川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四川大学简介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70位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含共建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2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研究中心8个,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4个、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网信办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室基地1个,省级科研基地等76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4个。近4年,学校共牵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10项。2022年,学校科研经费达35.2亿元。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甲骨文字典》《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