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考生多少分能上同济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同济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同济大学在云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同济大学
2025年云南高考考生要想上同济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98分左右(位次350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95分左右(位次8988名左右)。
1、2024年同济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15分(位次1629),物理类为613分(位次5004)。
2、2023年同济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97分(位次1552),物理类为594分(位次6610)。
3、2022年同济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36分(位次1120),物理类为631分(位次3076)。
注:以上只是云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同济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同济大学在云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15 | 1629 | 55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43 | 336 | 55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97 | 1552 | 53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26 | 348 | 530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36 | 1120 | 57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54 | 358 | 57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 | -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13 | 5004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27 | 2932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41 | 1507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47 | 1124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53 | 823 | 50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 | -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94 | 6610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15 | 3455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29 | 2018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35 | 1578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48 | 840 | 48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 | -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31 | 3076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40 | 2158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51 | 1326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54 | 1139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65 | 668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同济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100年;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6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602人,硕士研究生11477人,博士研究生8434人。另有国际学生4109人。拥有专任教师2815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8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35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4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97人次,“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28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