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福建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福建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5年福建新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91分左右(位次1416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17分左右(位次62444名左右)。
1、2024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87分(位次14881),理科为542分(位次45791)。
2、2023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89分(位次15524),理科为518分(位次45182)。
3、2022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11分(位次15575),理科为492分(位次56583)。
注:以上只是福建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福建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文科) | 本科 | 487 | 14881 | 431 |
2024 | 福建(文科) | 本科 | 534 | 7280 | 431 |
2023 | 福建(文科) | 本科 | 489 | 15524 | 453 |
2023 | 福建(文科) | 本科 | 540 | 7005 | 453 |
2022 | 福建(文科) | 本科 | 511 | 15575 | 468 |
2022 | 福建(文科) | 本科 | 534 | 9807 | 46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42 | 45791 | 449 |
2024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45 | 43903 | 449 |
2024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55 | 37896 | 449 |
2023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18 | 45182 | 431 |
2023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21 | 43600 | 431 |
2023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42 | 32949 | 431 |
2022 | 福建(理科) | 本科 | 492 | 56583 | 428 |
2022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03 | 50379 | 428 |
2022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12 | 45441 | 42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介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民航局直属的部省共建本科高校。学院作为国家全过程培养民航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经过近70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理、工、文、管、法、艺、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民航飞行员、工程技术和民航运行管理人才为主的办学格局,其中全民航70%的飞行员、80%的机长、90%的功勋飞行员从这里启航,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成为世界民航职业飞行员培养规模最大、能力最强、安全最好、质量过硬,享誉国内外民航的高等学府。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00余人,具有正高级飞行员、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教师60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以上。他们当中有国家特聘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全国最美教师、民航功勋飞行员、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国际民航组织专家组成员、民航特聘专家、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四川省“天府峨眉”“天府学者”“天府青城”的专家人才和名师等,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工程、机场运行管理等民航特有专业高水平师资队伍。
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软科学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0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和技术改进奖励32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9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41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成果1300余篇,出版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60多部;形成行业标准、规范、咨询通告、政策建议等成果200余项,并为政府和行业决策所采纳和应用,发挥了智库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