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考生多少分能上上海理工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上海理工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上海理工大学在广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上海理工大学
2025年广西高考考生要想上上海理工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54分左右(位次5711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99分左右(位次56409名左右)。
1、2024年上海理工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7分(位次14641),物理类为561分(位次20793)。
2、2023年上海理工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1分(位次7266),物理类为495分(位次38106)。
3、2022年上海理工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4分(位次10372),物理类为524分(位次23144)。
注:以上只是广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上海理工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上海理工大学在广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507 | 14641 | 400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551 | 6234 | 400 |
2023 | 广西(历史类) | 本一 | 551 | 7266 | 528 |
2023 | 广西(历史类) | 本一 | 559 | 5851 | 528 |
2022 | 广西(历史类) | 本一 | 534 | 10372 | 53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561 | 20793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562 | 20324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568 | 17775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570 | 16990 | 371 |
2023 | 广西(物理类) | 本一 | 495 | 38106 | 475 |
2023 | 广西(物理类) | 本一 | 543 | 18008 | 475 |
2022 | 广西(物理类) | 本一 | 524 | 23144 | 47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上海理工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上海理工大学简介
办学地点:学校法定住所为上海市军工路 516 号。
历史沿革:学校的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1906年,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在上海浦江之滨创建沪江大学。1928年,刘湛恩担任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学校全面纳入中国国民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沪江大学相关系科调整至华东各大学校,同时在沪江大学校址(今军工路校区)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上海机械学院(1960—1994年)、华东工业大学(1994—1996年)。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创建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医工学堂的原址(今复兴路校区)上合办中法国立工学院。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沪的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83—1996年)。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划出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巍巍学府,沧桑百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在融合传承创新中凝练形成“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激励新时代的上理人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依托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学校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本科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研究生教育注重“跨学科、重创新、贴行业”。学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