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长安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长安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长安大学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北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安大学
2025年湖北新高考考生要想上长安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81分左右(位次4165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90分左右(位次22178名左右)。
1、2024年长安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80分(位次4361),理科为587分(位次24132)。
2、2023年长安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80分(位次4105),理科为591分(位次23490)。
3、2022年长安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72分(位次4107),理科为560分(位次24176)。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长安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长安大学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80 | 4361 | 432 |
2023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80 | 4105 | 426 |
2022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72 | 4107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87 | 24132 | 437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0 | 22473 | 437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0 | 22473 | 437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0 | 22473 | 437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4 | 20493 | 437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6 | 19537 | 437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601 | 17139 | 437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1 | 23490 | 424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1 | 23490 | 424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3 | 22527 | 424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5 | 21570 | 424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6 | 21107 | 424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98 | 20215 | 424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605 | 17131 | 424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608 | 15891 | 424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60 | 24176 | 409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66 | 21135 | 409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67 | 20643 | 409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67 | 20643 | 409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68 | 20151 | 409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74 | 17372 | 409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74 | 17372 | 409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75 | 16936 | 4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长安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长安大学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矢志原始创新,构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服务、大贡献”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年度科研经费突破9.6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课题37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23项。年度授权专利1300余项。先后攻克了特殊地区公路建设成套科学技术难题,研发了黄土滑坡及大型崩塌临灾预警系统,解决了地铁建设中的地裂缝风险防治问题。新时代,学校积极布局“智慧+”“绿色+”“大数据+”等学科交叉战略,旨在改造传统、升级产业、赢得未来。
学校精心打造卓越学术期刊矩阵,主办8种学术期刊,稳立中国高校学术出版业界之潮头。《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已成为国内交通运输领域三大顶刊,均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位。创办国内道路工程领域第一本英文期刊《Journal of Road Engineering》。主办的5种期刊入选公路运输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期刊。《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和《地球科学和环境学报》均具有显著的行业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