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北方民族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北方民族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北方民族大学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方民族大学
2025年江苏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北方民族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6分左右(位次3766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07分左右(位次135283名左右)。
1、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25分(位次28648),理科为513分(位次126938)。
2、2023年北方民族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08分(位次36369),理科为504分(位次122564)。
3、2022年北方民族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06分(位次32918),理科为479分(位次126495)。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北方民族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北方民族大学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文科) | 本科 | 525 | 28648 | 478 |
2023 | 江苏(文科) | 本科 | 508 | 36369 | 474 |
2023 | 江苏(文科) | 本科 | 518 | 31466 | 474 |
2022 | 江苏(文科) | 本科 | 506 | 32918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理科) | 本科 | 513 | 126938 | 462 |
2024 | 江苏(理科) | 本科 | 514 | 125639 | 462 |
2024 | 江苏(理科) | 本科 | 518 | 120390 | 462 |
2023 | 江苏(理科) | 本科 | 504 | 122564 | 448 |
2023 | 江苏(理科) | 本科 | 509 | 117454 | 448 |
2023 | 江苏(理科) | 本科 | 511 | 115420 | 448 |
2023 | 江苏(理科) | 本科 | 517 | 109393 | 448 |
2023 | 江苏(理科) | 本科 | 528 | 98180 | 448 |
2022 | 江苏(理科) | 本科 | 479 | 126495 | 429 |
2022 | 江苏(理科) | 本科 | 481 | 124814 | 429 |
2022 | 江苏(理科) | 本科 | 489 | 117208 | 429 |
2022 | 江苏(理科) | 本科 | 499 | 107620 | 429 |
2022 | 江苏(理科) | 本科 | 509 | 97330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北方民族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北方民族大学简介
北方民族大学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民族地区的中央部委高校。学校前身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学校为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科专业:学校植根宁夏、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持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办学宗旨。现有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9个学科门类的77个本科专业。民族学、数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等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等9个省部级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等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等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等9个省部级优势特色专业,自动化等7个省部级“十三五”重点专业(群),机械电子工程等5个省部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材料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化工技术基础等8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学研究:学校坚持“科研追求原创,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科研提升学校”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用在实践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兴边富民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国家级“全国化工及机械基础科普基地”“电子科学与物理示范中心科普基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