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沈阳理工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沈阳理工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沈阳理工大学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沈阳理工大学
2025年湖北高考考生要想上沈阳理工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21分左右(位次1607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23分左右(位次70009名左右)。
1、2024年沈阳理工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0分(位次16486),物理类为536分(位次59716)。
2、2023年沈阳理工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6分(位次16480),物理类为525分(位次62798)。
3、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7分(位次13617),物理类为489分(位次70840)。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沈阳理工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沈阳理工大学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20 | 16486 | 432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16 | 16480 | 426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27 | 13617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36 | 59716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37 | 58872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42 | 54837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54 | 45841 | 437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25 | 62798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25 | 62798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27 | 61396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36 | 55492 | 424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89 | 70840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00 | 63092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03 | 60994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06 | 58833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08 | 57414 | 4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沈阳理工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沈阳理工大学简介
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我军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兵工专门人才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本科军工高等学校,是共和国“兵工七子”之一,曾用名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沈阳工业学院等,先后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工部、中央兵工总局、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1999年划归辽宁省管理,2004年更为现名。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82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200余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资金1.21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7门。现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教研室5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9个;辽宁省、兵器行业优秀教材14部;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0个;近5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5项;学生获国家奖93项、发表论文1998篇、授权专利565项。本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近年来,学校针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强化特色,凝练主攻方向,加强人才和团队建设,做强、做大优势领域,科研实力得到明显提高,科研工作实现快速发展,师均年科研经费突破10万元,千万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相继涌现。“十三五”期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0项,授权专利638项,专利转化39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634篇,获批及滚动支持省级创新团队2个、创新平台3个。与东北科技大市场签署工作站合作协议,成为省内首批“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参加并获批的辽宁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1家。建有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兵器博物馆等国家级平台,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等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