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68分左右(位次42905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47分左右(位次198552名左右)。
1、2024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1分(位次28915),物理类为484分(位次148602)。
2、2023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9分(位次37287),物理类为450分(位次138526)。
3、2022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4分(位次34624),物理类为456分(位次138334)。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01 | 28915 | 462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69 | 37287 | 44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504 | 34624 | 4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84 | 148602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74 | 42919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50 | 138526 | 427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56 | 138334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简介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成立于1999年4月,是浙江省首家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试点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2004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独立学院;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并获得最高等级评价。2010年,学院被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2018年7月学院顺利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2019年9月,学院整体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迁址到慈溪市办学。2024年,学院位列校友会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4名。
学院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自迁建慈溪办学以来,更加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积极探索实践“双轮驱动”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即通过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和高水平应用研究院为应用型建设提供驱动力,统筹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地方服务等各项工作。学院与公牛、新海等区域龙头企事业单位共建产业学院10个、特色产业班16个、卓越工程师班2个、实践基地355个,成立“宁波市小家电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应用型转型新路径。“十四五”以来,成功获批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2个、产教融合联盟1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产教融合工程项目2项、省产学协同育人项目4项,实现省级产教融合平台项目“大满贯”;获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和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7项,获批中国高教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3个。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和成果被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学院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院,并与中大力德、天生密封件、宁波市第二医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等高新技术企业、医校单位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医工智造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6个;与家电特色小镇共建智能家电科教创新园;与阿里共同打造宁波家电可信区块链平台;与甘肃省外事办翻译中心共建“译行丝路·翻译研究与语言服务中心”;承担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6项,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暨“揭榜挂帅”项目2项;获批浙江省智能家电产业大脑、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等科创平台。持续深化多方位、多层次的校政企合作,赋能产业发展,形成共赢局面。
当前,学院正处于深度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体“科院人”将继续秉持“追日、唯实”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坚持高质量发展,朝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