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考生多少分能上青岛工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岛工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岛工学院在黑龙江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工学院
2025年黑龙江高考考生要想上青岛工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370分左右(位次3242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21分左右(位次100629名左右)。
1、2024年青岛工学院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3分(位次21271),物理类为364分(位次85192)。
2、2023年青岛工学院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65分(位次18911),物理类为322分(位次71140)。
3、2022年青岛工学院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98分(位次18707),物理类为352分(位次67546)。
注:以上只是黑龙江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岛工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岛工学院在黑龙江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本科 | 423 | 21271 | 410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本科 | 428 | 20360 | 410 |
2023 | 黑龙江(历史类) | 本二A | 365 | 18911 | 341 |
2022 | 黑龙江(历史类) | 本二A | 398 | 18707 | 365 |
2022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277 | 47180 | 1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科 | 364 | 85192 | 360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科 | 372 | 82081 | 360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科 | 377 | 80098 | 360 |
2023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二A | 322 | 71140 | 287 |
2022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二A | 352 | 67546 | 308 |
2022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277 | 94518 | 1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工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岛工学院简介
青岛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2005年建校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独立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青岛工学院。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确立“立足青岛,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上合应用科技大学”目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高校。学校是“山东省教育科研基地”“山东省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最佳品牌影响力高校”“青岛高校体育工作优秀单位”“青岛市引进青年人才突出贡献单位”。
学校现有山东省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平台、山东省一流专业平台、青岛市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平台、上合金融实验室、青岛市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实践基地等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20个,省级科研团队2个,校级科研团队42个。近两年立项校级课题312项;获批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74项,横向课题52项,项目涵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课题、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等41大类。教师出版教材、专著39部,发表学术论文625篇,其中SCI、中文核心、EI收录等高水平论文59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38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等省级奖励6项,市厅级奖励18项。
学校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全方位开放,以融入青岛、服务上合新区建设为目标,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和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发展大势,积极开展交流互访、留学访问项目,2023年被授予“来华留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先后与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重点围绕毕业生出国深造、本科生联合培养、大学生国外社会实践、文化传播等开展项目交流合作;抓住地处上合示范区核心区的优势,以上合示范区为主要阵地,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示范区各类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