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考生多少分能上内蒙古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天津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天津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5年天津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批:综合类预估需547分左右(位次25691名左右)。
1、202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天津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493分(位次40716)。
2、202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天津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544分(位次25963)。
3、202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天津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538分(位次27153)。
注:以上只是天津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内蒙古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天津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综合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493 | 40716 | 475 |
2024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496 | 39827 | 475 |
2024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65 | 20845 | 475 |
2024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72 | 18977 | 475 |
2023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44 | 25963 | 472 |
2023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50 | 24422 | 472 |
2023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54 | 23423 | 472 |
2023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58 | 22397 | 472 |
2023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64 | 20919 | 472 |
2023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65 | 20683 | 472 |
2023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71 | 19198 | 472 |
2022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38 | 27153 | 463 |
2022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54 | 23759 | 463 |
2022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70 | 20457 | 463 |
2022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73 | 19806 | 463 |
2022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76 | 19148 | 463 |
2022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77 | 18940 | 463 |
2022 | 天津(综合类) | 本科A | 580 | 18321 | 46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天津高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内蒙古师范大学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内蒙古师范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学校。1951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于1952年在乌兰浩特市建设内蒙古师范学院并招生。1954年8月,学校西迁至呼和浩特市,与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内蒙古师范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被列为自治区重点高校。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学校。2006年,学校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学校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031人(不含合作办学),硕士、博士研究生5119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03人,留学生183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8个。其中,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应用数学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自治区众创空间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14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个,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个,自治区社会科学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高校新型智库1个,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等7部委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1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