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考生多少分能上榆林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榆林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榆林学院在山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山西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榆林学院
2025年山西新高考考生要想上榆林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40分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09分左右。
1、2024年榆林学院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69分(位次18291),理科为441分(位次85194)。
2、2023年榆林学院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37分(位次19670),理科为405分(位次88482)。
3、2022年榆林学院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58分(位次23130),理科为423分(位次88963)。
注:以上只是山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榆林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榆林学院在山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山西(文科) | 本二B | 469 | 18291 | 446 |
2023 | 山西(文科) | 本二B | 437 | 19670 | 418 |
2022 | 山西(文科) | 本二B | 458 | 23130 | 4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山西(理科) | 本二B | 441 | 85194 | 418 |
2023 | 山西(理科) | 本二B | 405 | 88482 | 396 |
2022 | 山西(理科) | 本二B | 423 | 88963 | 41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榆林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榆林学院简介
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从绥德师范走来,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绥德师范是播种西北革命火种的地方,3位校友成为副国级领导,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这里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毛主席曾亲笔为绥师同学题词“奋斗”,习仲勋为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先后为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百年芳华 英才辈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设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在招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4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12人,专科生156人,硕士研究生453人,学历教育留学生26人,联合培养研究生531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78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19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140人,副高级职称424人,博士305人,专任教师队伍896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人,特支计划人才8人,三秦人才5人,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席科学家4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2人,省级秦创原引用人才4人,陕西省高校杰出青年4人,省级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获得者8人,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10万余名,1位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2023年7月,学校倡导并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陕甘宁蒙晋交界区12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一个联盟,实现“共商”“共享”“共建”“共创”“共进”,倾力打造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创新高地,聚力推动陕甘宁蒙晋交界区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