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浙江万里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浙江万里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浙江万里学院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浙江万里学院
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要想上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92分左右(位次4432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49分左右。
1、2024年浙江万里学院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9分(位次45452),物理类为487分(位次159983)。
2、2023年浙江万里学院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1分(位次44721),物理类为452分(位次169838)。
3、2022年浙江万里学院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2分(位次41784),物理类为474分(位次130971)。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浙江万里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浙江万里学院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89 | 45452 | 478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97 | 41643 | 478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91 | 44721 | 474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95 | 42723 | 474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92 | 41784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87 | 159983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88 | 158767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98 | 146449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03 | 139962 | 462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52 | 169838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70 | 154932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75 | 150470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77 | 148670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94 | 132434 | 448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74 | 130971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77 | 128318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浙江万里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浙江万里学院简介
浙江万里学院是一所具有74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经历过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新型高校,被教育专家誉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范例性实践”。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4门。建有省一流学科6个(A类1个),市重点学科8个。专业水平建设连续2年蝉联校友会浙江省应用型高校第一、全国第六。建有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3门,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近3年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均为100%。近5年,在学科优势领域产生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3项科技创新成果入选浙江创新馆,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3项。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服务型的办学追求、创业型的办学特色、国际化的办学特征,恪守“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弘扬“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的万里精神和“自强不息、恒志笃行”的校训传统,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势,以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目标,着力形成以产科教融合、校政企协同、国际化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四轮驱动”的办学格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