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夏考生多少分能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宁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宁夏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2025年宁夏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47分左右(位次750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54分左右(位次30412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351分左右(位次1751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252分左右(位次44321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39分(位次8234),理科为374分(位次26316)。
2、2023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46分(位次7019),理科为352分(位次23490)。
3、2022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39分(位次8293),理科为360分(位次23598)。
【专科批】
1、202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宁夏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241分(位次23774),理科为295分(位次39805)。
2、2023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宁夏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348分(位次18724),理科为250分(位次41081)。
3、2022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宁夏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312分(位次20661),理科为185分(位次41600)。
注:以上只是宁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宁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宁夏(文科) | 本二 | 439 | 8234 | 419 |
2024 | 宁夏(文科) | 专科 | 241 | 23774 | 200 |
2023 | 宁夏(文科) | 本二 | 446 | 7019 | 421 |
2023 | 宁夏(文科) | 专科 | 348 | 18724 | 150 |
2022 | 宁夏(文科) | 本二 | 439 | 8293 | 425 |
2022 | 宁夏(文科) | 专科 | 312 | 20661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宁夏(理科) | 本二 | 374 | 26316 | 371 |
2024 | 宁夏(理科) | 专科 | 295 | 39805 | 200 |
2023 | 宁夏(理科) | 本二 | 352 | 23490 | 340 |
2023 | 宁夏(理科) | 专科 | 250 | 41081 | 150 |
2022 | 宁夏(理科) | 本二 | 360 | 23598 | 350 |
2022 | 宁夏(理科) | 专科 | 185 | 41600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宁夏高考多少分能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简介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创办于2001年,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面向全国招生的大学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定名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6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列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并当选为“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单位。
学校现开设本科专业46个(含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专科专业34个,涵盖艺术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历史学、法学等8个学科,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数字传媒学院、美术设计学院、中国书法篆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心理与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大数据学院、体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共15个二级学院。建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王蒙文学艺术馆、文昌文化研究院、巴蜀石窟乐舞艺术研究院、科技艺术研究院、文化艺能与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目前,学校已与海外40多所高校建立了多渠道合作项目,开展了国际冬(夏)令营和学生海外实习活动。分别从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奥地利、韩国等国家引进国际人才,在校长期从事教学的外籍教师二十余人,短期交流的海外专家、学者百余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