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考生多少分能上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甘肃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25年甘肃高考考生要想上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19分左右(位次2417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41分左右(位次99813名左右)。专科批:物理类预估需221分左右(位次115125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1分(位次23773),物理类为370分(位次90622)。
2、2023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0分(位次26139),物理类为337分(位次84364)。
3、2022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5分(位次26367),物理类为345分(位次83759)。
【专科批】
1、2024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甘肃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286分(位次110998)。
2、2023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甘肃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218分(位次115943)。
3、2022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甘肃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242分(位次109118)。
注:以上只是甘肃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甘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421 | 23773 | 421 |
2023 | 甘肃(历史类) | 本二 | 420 | 26139 | 420 |
2022 | 甘肃(历史类) | 本二 | 425 | 26367 | 42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370 | 90622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372 | 89900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374 | 89150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专科 | 286 | 110998 | 160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二 | 337 | 84364 | 337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专科 | 218 | 115943 | 160 |
2022 | 甘肃(物理类) | 本二 | 345 | 83759 | 345 |
2022 | 甘肃(物理类) | 专科 | 242 | 109118 | 1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简介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地处大连软件园核心区域,现有软件园校区和博川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3.3万平方米(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学校基于中国IT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紧密把握市场机遇、瞄准产业发展前沿,聚焦“IT+数媒+健康医疗科技”领域,构建了计算机与软件类、智能与电子类、数字媒体与设计类、信息与商务管理类、健康医疗科技类五大优势专业集群,设置了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健康医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机构,36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特色高职为辅,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积极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
2000年建校之初,学校就明确了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办学23年来,学校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理念,紧密依托东软的IT服务优势和大连高新区的产业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面向应用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共赢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提出并在全校范围实施了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的互补对接。目前,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6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据2023年麦可思调研统计,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5989元,比全国非“双一流”本科院校高268元;同时,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5%,比全国本科院校高1.2个百分点。2015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试点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示范高校之一。
与生俱来的产业基因和创新意识,使学校于2002年就率先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 & Venture Office,简称SOVO,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学校搭建了三层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营造了政策、制度、行为、环境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体化融合。SOVO成立以来累计孵化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超7900项;设立学生虚拟公司710家,其中228家已注册为实体公司;超10万人次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并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 、辽宁省“大学科技园”,首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首批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等多项荣誉资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