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考生多少分能上辽宁科技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辽宁科技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辽宁科技大学在黑龙江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辽宁科技大学
2025年黑龙江高考考生要想上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20分左右(位次2165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49分左右(位次90897名左右)。
1、2024年辽宁科技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1分(位次7941),物理类为465分(位次46488)。
2、2023年辽宁科技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3分(位次8759),物理类为351分(位次59541)。
3、2022年辽宁科技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56分(位次8778),物理类为420分(位次41074)。
注:以上只是黑龙江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辽宁科技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辽宁科技大学在黑龙江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本科 | 511 | 7941 | 410 |
2023 | 黑龙江(历史类) | 本二A | 423 | 8759 | 341 |
2022 | 黑龙江(历史类) | 本二A | 456 | 8778 | 36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科 | 465 | 46488 | 360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科 | 469 | 45054 | 360 |
2023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一A | 429 | 32164 | 408 |
2023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二A | 351 | 59541 | 287 |
2022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一A | 448 | 31228 | 429 |
2022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二A | 420 | 41074 | 30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科技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辽宁科技大学简介
辽宁科技大学是省属本科高校,始建于1948年,时为鞍山新华中学专科部,1949年组建鞍山工业专门学校,1950年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195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鞍山钢铁学院,1998年由冶金工业部划转为辽宁省政府,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经教育部批准,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建校76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坚持“创新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坚持既为冶金行业服务,又为辽宁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学定位,打造出“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特色,持续深化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五年,毕业生近2.8万人,25%在宝钢、鞍钢、五矿、宝冶、中铁等央企就业,38%在建龙重工、沙钢、腾讯、格力等知名民企就业,60%在辽宁就业创业。许多校友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管理骨干。宝钢、河钢、鞍钢、中矿、五矿、包钢等国有企业均有我校毕业生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务。
学校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先后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和辽宁省转型发展示范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104项(本科84项,研究生11项,职业教育类9项)。学校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等12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重点支持专业、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4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等179门。获批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工程项目1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61项、省新工科项目2项、省级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产业学院6个、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5个;获批辽宁省首批“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国家、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12个。获评国家、省级规划教材14部,省级优秀教材、精品教材16部,冶金优秀教材28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