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山西大同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山西大同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山西大同大学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南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西大同大学
2025年湖南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山西大同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88分左右(位次2972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99分左右(位次89239名左右)。
1、2024年山西大同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04分(位次23084),理科为502分(位次86077)。
2、2023年山西大同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89分(位次24408),理科为498分(位次83200)。
3、2022年山西大同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97分(位次28190),理科为471分(位次101121)。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山西大同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山西大同大学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文科) | 本科 | 504 | 23084 | 438 |
2023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89 | 24408 | 428 |
2023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90 | 23997 | 428 |
2022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97 | 28190 | 451 |
2022 | 湖南(文科) | 本科 | 504 | 24402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理科) | 本科 | 502 | 86077 | 422 |
2024 | 湖南(理科) | 本科 | 503 | 84903 | 422 |
2024 | 湖南(理科) | 本科 | 506 | 81598 | 422 |
2023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98 | 83200 | 415 |
2023 | 湖南(理科) | 本科 | 500 | 81346 | 415 |
2022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71 | 101121 | 414 |
2022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87 | 84415 | 41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山西大同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山西大同大学简介
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筹建,2006年正式挂牌成立。2016年入选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共建高校,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为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总占地面积2121.3亩,建筑面积90.3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7.51万册、电子图书113.97万册、电子期刊77.57万册。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2045人,硕士研究生297人,继续教育学生2998人。教职员工2328人(不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6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87人,博士教师428人(不含在读博士67人)。学校现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3人,三晋英才33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现有本科专业74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8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类别、12个山西省一流学科。
增强有组织科研能力,支撑高水平自立自强。聚焦山西战略新兴产业创新需求,深化实施“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强化工程”,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建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智库,9个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批准的科研机构及20个市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五年,主持校外科研项目14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部委级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4580余篇,其中中文优秀学术论文875篇、外文优秀学术论文995篇;出版著作294余部;获省级科研奖项54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