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5年四川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42分左右(位次1378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55分左右(位次64264名左右)。
1、202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8分(位次15761),物理类为560分(位次59985)。
2、202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5分(位次12446),物理类为558分(位次49185)。
3、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1分(位次9358),物理类为570分(位次36042)。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38 | 15761 | 529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78 | 3879 | 529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0 | 3564 | 529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1 | 3445 | 529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45 | 12446 | 52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78 | 3670 | 52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5 | 2645 | 52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93 | 1701 | 527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61 | 9358 | 53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7 | 3390 | 53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94 | 2428 | 53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95 | 2319 | 53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60 | 59985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04 | 23708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04 | 23708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10 | 20321 | 539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58 | 49185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68 | 41879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78 | 35075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00 | 22193 | 520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70 | 36042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73 | 33951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09 | 14290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10 | 13868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
融通育才,桃李芬芳。学校始终秉承“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弘扬“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和“由党创办、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红色基因,形成了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办学特色和“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先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40余万名各类优秀人才。
开放办学,协同发展。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获批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和“外国青年人才计划”国家重点引智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项目”“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入选“高校国际组织师资出国留学项目”全国首批试点高校。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共建法与经济学院,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上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设立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研究院塞尔维亚分中心、奥地利分中心。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参与欧盟科研委“罗马法学家”(Scriptores iuris Romani)国际研究项目,参与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保理示范法立法研究,多名教授担任财政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咨询专家,在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等国际组织担任咨询顾问或任职。多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来华留学品牌课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