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考生多少分能上大连工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大连工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大连工业大学在青海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青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大连工业大学
2025年青海高考考生要想上大连工业大学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355分左右(位次15555名左右)。
1、2024年大连工业大学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382分(位次11763)。
2、2023年大连工业大学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356分(位次11780)。
3、2022年大连工业大学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369分(位次11702)。
注:以上只是青海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大连工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大连工业大学在青海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青海(物理类) | 本一 | 382 | 11763 | 343 |
2023 | 青海(物理类) | 本一 | 356 | 11780 | 330 |
2022 | 青海(物理类) | 本一 | 369 | 11702 | 3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大连工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大连工业大学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食品、轻工、纺织、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实施学校;2014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实施学校;2016年,获批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大学生工程训练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7年获批辽宁省转型示范高校和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2018年获批“大连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并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9年,学校入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百强高校。2021年,学校获批备案“大连市众创空间”。2022年,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获批首轮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基地。2023年获批辽宁省众创空间、辽宁省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学校是国家级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立项44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9项,并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学校现有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辽宁省创业项目选育基地、辽宁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基地、辽宁省众创空间、辽宁省创新创业学院、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大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共计50余个。现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近200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18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奖9部,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8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优秀教材9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9部,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教材13部,中国轻工业“十四五”数字化项目立项5项。2021年,朱蓓薇院士主编的《水产品加工工艺学》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2011年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9年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