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考生多少分能上上海建桥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上海建桥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上海建桥学院在重庆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重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上海建桥学院
2025年重庆高考考生要想上上海建桥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36分左右(位次3034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19分左右(位次100462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333分左右(位次5652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56分左右(位次119407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上海建桥学院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9分(位次32216),物理类为449分(位次87647)。
2、2023年上海建桥学院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31分(位次27663),物理类为418分(位次81723)。
3、2022年上海建桥学院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5分(位次28058),物理类为432分(位次75962)。
【专科批】
1、2024年上海建桥学院在重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15分(位次60173),物理类为355分(位次119674)。
2、2023年上海建桥学院在重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31分(位次57214),物理类为352分(位次106732)。
3、2022年上海建桥学院在重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89分(位次64750),物理类为324分(位次106056)。
注:以上只是重庆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上海建桥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上海建桥学院在重庆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 | 429 | 32216 | 428 |
2024 | 重庆(历史类) | 专科 | 315 | 60173 | 180 |
2023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 | 431 | 27663 | 407 |
2023 | 重庆(历史类) | 专科 | 331 | 57214 | 180 |
2022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 | 445 | 28058 | 415 |
2022 | 重庆(历史类) | 专科 | 289 | 64750 | 1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 | 449 | 87647 | 427 |
2024 | 重庆(物理类) | 专科 | 355 | 119674 | 180 |
2023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 | 418 | 81723 | 406 |
2023 | 重庆(物理类) | 专科 | 352 | 106732 | 180 |
2022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 | 432 | 75962 | 411 |
2022 | 重庆(物理类) | 专科 | 324 | 106056 | 1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重庆高考多少分能上上海建桥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上海建桥学院简介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营利性全日制民办高校。学校全称为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5个,上海市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3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2门、市一流本科课程7门、市级重点课程103门、市重点教改项目16项,近年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校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借助兄弟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增强学校发展实力。学校先后与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在合作中增强我校学科和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加入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共同参与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参与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在校生就读期间可共享跨校优质教育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