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考生多少分能上山东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山东师范大学在甘肃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师范大学
2025年甘肃高考考生要想上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16分左右(位次659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37分左右(位次60762名左右)。
1、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9分(位次7608),物理类为491分(位次36422)。
2、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8分(位次3442),物理类为434分(位次33796)。
3、2022年山东师范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9分(位次3852),物理类为450分(位次30415)。
注:以上只是甘肃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山东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山东师范大学在甘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09 | 7608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56 | 2822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56 | 2822 | 421 |
2023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18 | 3442 | 488 |
2022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09 | 3852 | 48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491 | 36422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14 | 27515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22 | 24567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33 | 20950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36 | 20002 | 370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434 | 33796 | 433 |
2022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450 | 30415 | 44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山东师范大学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70余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学校有千佛山和长清湖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设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大数据实验室、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其中1个示范中心)、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2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6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1个山东省高校实验室、4个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1个商务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3个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1个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个山东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山东省与特定国家或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5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等7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培训机构。图书馆建筑面积6.4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书刊349.3万余册、电子图书188万余册,数据库和学习科研平台209个。
“十二五”以来,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41项。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2019年,成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山东省省属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23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4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文社科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50强。1个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滚动支持。主办6种学术期刊。学校获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