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宜春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宜春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宜春学院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宜春学院
2025年湖南高考考生要想上宜春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73分左右(位次3695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57分左右(位次143274名左右)。
1、2024年宜春学院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6分(位次30845),物理类为469分(位次127507)。
2、2023年宜春学院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2分(位次32095),物理类为456分(位次125109)。
3、2022年宜春学院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8分(位次33310),物理类为460分(位次113110)。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宜春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宜春学院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86 | 30845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97 | 25946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99 | 25084 | 43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72 | 32095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83 | 26957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86 | 25657 | 428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88 | 33310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98 | 27641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01 | 26042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69 | 127507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81 | 111620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84 | 107837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95 | 94240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96 | 93047 | 422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56 | 125109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69 | 111543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71 | 109561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71 | 109561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77 | 103466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81 | 99466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84 | 96507 | 415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60 | 113110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60 | 113110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61 | 111979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63 | 109768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65 | 107624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74 | 97843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81 | 90557 | 41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宜春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宜春学院简介
宜春学院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沪昆高铁、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学校现有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6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文化厅重点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科技小院2个。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践行“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五有”人才。办学60多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抗疫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走出了一大批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走出了包括扎根教育、医疗、农业和管理等领域骨干在内的17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