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长春理工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长春理工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长春理工大学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春理工大学
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要想上长春理工大学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531分左右(位次104009名左右)。
1、2024年长春理工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45分(位次86000)。
2、2023年长春理工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28分(位次98180)。
3、2022年长春理工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497分(位次109578)。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长春理工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长春理工大学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5 | 86000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7 | 83548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59 | 69270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61 | 67048 | 462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8 | 98180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7 | 89032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8 | 87986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6 | 79957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76 | 51456 | 448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97 | 109578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10 | 96248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19 | 86707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5 | 80352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3 | 61253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春理工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长春理工大学简介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追光而行,在强化特色中推进内涵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构建了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完备的大光电学科体系,光、机、电、算、材主干学科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8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学校现有各类学生总数4744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34人、硕士研究生6082人、本科生18439人、留学生124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257人,其中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人;拥有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8个。
勇于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担当作为。学校始终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了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防科技创新组成的创新体系,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目前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10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5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等一批高水平项目。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学科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着力推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