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北师范大学(附2022-2024录取分数线)

更新时间:2025-05-23 13:50:49

2025年山西考生多少分能上西北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西北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西北师范大学在山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北师范大学

一、2025年山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北师范大学

2025年山西高考考生要想上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77分左右(位次1612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23分左右(位次96972名左右)。

1、2024年西北师范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8分(位次11304),物理类为423分(位次97398)。

2、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5分(位次10257),物理类为420分(位次78503)。

3、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2分(位次12459),物理类为438分(位次77068)。

注:以上只是山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西北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西北师范大学在山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招生省份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4山西(历史类)本一B5335289516
2024山西(历史类)本二A49811304446
2023山西(历史类)本一B5065202490
2023山西(历史类)本二A47510257418
2022山西(历史类)本一B5304696517
2022山西(历史类)本二A49212459450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2、物理类

年份招生省份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4山西(物理类)本一B49649671506
2024山西(物理类)本二A49053194418
2024山西(物理类)本二B42397398418
2023山西(物理类)本一B48341494480
2023山西(物理类)本二A42078503396
2023山西(物理类)本二B43071869396
2022山西(物理类)本一B50333169498
2022山西(物理类)本二A48344804417
2022山西(物理类)本二B43877068417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北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机构设置】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了“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和“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2021年,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3个孔子学院。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其他部级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9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两长国家文化公园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甘肃省联合实验室3个,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甘肃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其他各类省级研究平台21个。

【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学科领域研究深入。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近年来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800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83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省专利奖2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640项,省敦煌文艺奖45项。

相关推荐:

西北师范大学真实口碑怎么样?好不好

2024山西高考分数线是多少(会降吗)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