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考生多少分能上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在福建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025年福建高考考生要想上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70分左右(位次1807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54分左右(位次107655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367分左右(位次4120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01分左右(位次140709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55分(位次21375),物理类为488分(位次83050)。
2、2023年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3分(位次19108),物理类为456分(位次83958)。
3、2022年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2分(位次21478),物理类为474分(位次67180)。
【专科批】
1、2024年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在福建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63分(位次42208),物理类为405分(位次138809)。
2、2023年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在福建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66分(位次46815),物理类为398分(位次122347)。
3、2022年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在福建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07分(位次51036),物理类为399分(位次109128)。
注:以上只是福建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在福建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455 | 21375 | 431 |
2024 | 福建(历史类) | 专科 | 363 | 42208 | 220 |
2023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473 | 19108 | 453 |
2023 | 福建(历史类) | 专科 | 366 | 46815 | 220 |
2022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492 | 21478 | 468 |
2022 | 福建(历史类) | 专科 | 407 | 51036 | 22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88 | 83050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91 | 80905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专科 | 405 | 138809 | 220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56 | 83958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专科 | 398 | 122347 | 220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74 | 67180 | 428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专科 | 399 | 109128 | 22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学校位于湖北省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大道东666号,规划占地面积近1800亩,已建成校舍面积49万平方米。学校东邻西塞山,西视古矿冶,南依大冶湖,北接黄金山,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人文景观错落有致,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被评为“黄石市文明单位”、“黄石市文明校园”、“黄石市园林式单位”,是求学深造、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建校21年来,学校已为社会成功培养合格毕业生30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考取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考取博士研究生80余人,一大批校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为中心,坚持“学生成才、教师成功、社会承认、政府放心” 的办学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速推进转型发展,以建设“文明校园、美丽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为依托,以“党建工程、质量工程、人才工程”为抓手,努力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为教育强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