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上海交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上海交通大学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上海交通大学
2025年湖北高考考生要想上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658分左右(位次3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666分左右(位次929名左右)。
1、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42分(位次203),物理类为664分(位次1136)。
2、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56分(位次63),物理类为669分(位次1063)。
3、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37分(位次82),物理类为637分(位次1728)。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上海交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上海交通大学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642 | 203 | 432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654 | 59 | 432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656 | 63 | 426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637 | 82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64 | 1136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77 | 412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89 | 115 | 437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69 | 1063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72 | 810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73 | 734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82 | 305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90 | 119 | 424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37 | 1728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50 | 798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50 | 798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64 | 308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675 | 121 | 4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上海交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上海交通大学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对学校的各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等。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专项”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30多年,已基本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浦东、崇明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余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奖99项,上海市奖593项。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奖8项,其中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蝉联上海市首位;2022年发表卓越科技论文8112篇,2023年发表NSC论文51篇,其中引领发文28篇,以交大为第一单位(一作且通讯)发文8篇,创历史最好水平;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库资政启民,影响力日益显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