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考生多少分能上武昌首义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武昌首义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武昌首义学院在河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河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武昌首义学院
2025年河北高考考生要想上武昌首义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53分左右(位次6306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69分左右(位次172138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48分左右(位次21180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20分左右(位次351147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武昌首义学院在河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0分(位次53546),物理类为479分(位次156509)。
2、2023年武昌首义学院在河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54分(位次54203),物理类为468分(位次142479)。
3、2022年武昌首义学院在河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0分(位次44930),物理类为463分(位次136058)。
【专科批】
1、2024年武昌首义学院在河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66分(位次200983),物理类为342分(位次337011)。
2、2023年武昌首义学院在河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48分(位次209791),物理类为317分(位次306419)。
3、2022年武昌首义学院在河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67分(位次180028),物理类为376分(位次235237)。
注:以上只是河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武昌首义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武昌首义学院在河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河北(历史类) | 本科 | 470 | 53546 | 449 |
2024 | 河北(历史类) | 专科 | 266 | 200983 | 200 |
2023 | 河北(历史类) | 本科 | 454 | 54203 | 430 |
2023 | 河北(历史类) | 专科 | 248 | 209791 | 200 |
2022 | 河北(历史类) | 本科 | 480 | 44930 | 443 |
2022 | 河北(历史类) | 专科 | 267 | 180028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河北(物理类) | 本科 | 479 | 156509 | 448 |
2024 | 河北(物理类) | 专科 | 342 | 337011 | 200 |
2023 | 河北(物理类) | 本科 | 468 | 142479 | 439 |
2023 | 河北(物理类) | 专科 | 317 | 306419 | 200 |
2022 | 河北(物理类) | 本科 | 463 | 136058 | 430 |
2022 | 河北(物理类) | 专科 | 376 | 235237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河北高考多少分能上武昌首义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武昌首义学院简介
武昌首义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系中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文化传播集团合作兴办华中科技大学军威学院,翌年3月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5月转设更为现名。2023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全面实施OBE教育教学改革,重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五育融合、三全育人,紧扣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瞄准工程教育认证目标,全面推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构建并在所有本科专业实施OBE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持续拓展与200余家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华为、腾讯、华中数控等1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3个、新工科专业(方向)11个;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部省部级教改项目12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1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个;近三届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共7项,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6门;主编、参编出版教材188本,其中《融合新闻学导论》已被全国80余所高校选用。
学校实施科技提升战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主动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凝练应用技术研究方向,组建团队,立项建设智能建造、智能传播、智慧测评等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其中4个团队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个,其他纵向课题89项、横向课题140余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7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67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新电源技术等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获武汉市科技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