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丽水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丽水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丽水学院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丽水学院
2025年四川高考考生要想上丽水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12分左右(位次3024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88分左右(位次152827名左右)。
1、2024年丽水学院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4分(位次70753),物理类为448分(位次207998)。
2、2023年丽水学院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0分(位次31513),物理类为484分(位次125979)。
3、2022年丽水学院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9分(位次30579),物理类为468分(位次136566)。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丽水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丽水学院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464 | 70753 | 457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514 | 29427 | 45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 | - | 458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510 | 31513 | 45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 | - | 466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519 | 30579 | 466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48 | 207998 | 45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513 | 117337 | 459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 | - | 433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84 | 125979 | 433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 | - | 426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68 | 136566 | 426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丽水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丽水学院简介
丽水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坐落于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美誉的浙江省丽水市。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指导创办的处州初级师范学堂,历经九次更名、六校合并、四易校址。在117年的办学历程中,丽水学院始终秉承“明德笃行”的校训,薪火相传,青蓝相继,逐步形成了“爱国爱校、唯实唯先、自立自强”的丽院精神。
丽水学院现有2个校区,分别位于莲都区和松阳县,校园占地面积1257.4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4万册,电子图书119万册,纸质期刊869种,电子资源数据库38个,其中外文数据库5个。设有民族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生态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华侨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13500多人,教职工1300多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9人。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领军人才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重要人才计划领军和青年人才4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工艺美术大师3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151”第一层次等省级人才工程1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2人、省高校领军人才18人。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个。
立足地方需求和学校实际,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化地方特色为学科特色,化区域资源为办学资源,在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特色。坚持“两山”铸魂,建设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拥有省级智库2个,发布全国首个指南类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牵头组建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学院,丽水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全力助推丽水市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实践。坚持“两基”立根,与丽水市教育局共同组建丽水市中小学(幼)教师干部培训中心,承担“绿谷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高水平建设浙江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丽水市唯一获省科技厅许可的有资质实验动物中心,全力服务基础教育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坚持“两特”赋能,建有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学院,现有浙江省民族干部培训基地、少数民族专业技能实验实训基地和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基地,获批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与龙泉市政府共建中国青瓷学院,与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全球首家“中国青瓷学堂”,全力引领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和青瓷非遗产业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