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考生多少分能上辽宁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辽宁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辽宁师范大学在北京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北京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辽宁师范大学
2025年北京高考考生要想上辽宁师范大学本科批:综合类预估需508分左右(位次30376名左右)。
1、2024年辽宁师范大学在北京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512分(位次29550)。
2、2023年辽宁师范大学在北京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507分(位次30205)。
3、2022年辽宁师范大学在北京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496分(位次26529)。
注:以上只是北京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辽宁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辽宁师范大学在北京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综合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12 | 29550 | 434 |
2024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15 | 28850 | 434 |
2024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19 | 27941 | 434 |
2023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07 | 30205 | 448 |
2023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3 | 26466 | 448 |
2022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496 | 26529 | 425 |
2022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11 | 23728 | 42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北京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辽宁师范大学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坐落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学校、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参与高校、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适应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基地,现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教育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880人,专任教师1260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3000余人,硕士、博士在校生6300余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辽宁特聘教授14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0人次,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四个一批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四个一批青年英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8人,辽宁省“四个一批”人才5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3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2人,辽宁省教书育人模范2人,辽宁省教育世家1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名师3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27人,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次,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4个,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7人;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大连市优秀专家17人次,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6人,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5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3人,大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项目支持计划46人。
学校现有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批准共建)、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现有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智库,10个其他省级研究基地;1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兴辽英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另参与筹建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个市级智库,8个大连市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基地,10个其他市级研究和学术活动基地,3个省级科普基地、4个市级科普基地、8个校级新型智库;设有高校社科联、科协,创建了辽金史研究中心。“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2684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委托项目一级课题1项;获国自然理论物理专项连续5年高强度资助;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获批国家社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1项;获批国家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534部;发表论文11858篇,在Science子刊和Nature子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被SCI收录1849篇,SSCI收录230篇;获授权专利481项;获得鲁迅文学奖1项,获韬奋出版奖1项,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1项,省哲学社科成果奖79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青年科技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项7项;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签订“四技”合同259项;咨政建议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51项,1人入选“高被引科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