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考生多少分能上湖北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湖北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湖北大学在广东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北大学
2025年广东高考考生要想上湖北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26分左右(位次2447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43分左右(位次79772名左右)。
1、2024年湖北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8分(位次28695),物理类为539分(位次84941)。
2、2023年湖北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7分(位次24645),物理类为539分(位次87886)。
3、2022年湖北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5分(位次24246),物理类为533分(位次93722)。
注:以上只是广东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湖北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湖北大学在广东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18 | 28695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37 | 19579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44 | 16928 | 428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27 | 24645 | 433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45 | 17069 | 433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47 | 16245 | 433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25 | 24246 | 437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44 | 14937 | 437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44 | 14780 | 43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39 | 84941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46 | 75943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50 | 71088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57 | 61813 | 442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39 | 87886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52 | 72621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55 | 69061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56 | 67298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61 | 62216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67 | 55499 | 439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33 | 93722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49 | 71724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50 | 70343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52 | 68404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60 | 58700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64 | 54056 | 44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北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湖北大学简介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建有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4个国家级平台,参与组建湖北应用数学中心,共建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湖北恩施站(森林)”,建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有机化工新材料),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智能感知系统与安全),有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省级和市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60余个,深度参与江城、江夏、洪山、时珍等4个湖北实验室建设,获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7个。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获省、市两级备案。建有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生态旅游研究基地、湖北省数字文旅研究院等2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设有高等人文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拉美研究院)等校级高水平研究平台。其中县域治理研究院、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湖北基础教育研究院为湖北省重点建设智库。近五年,以第一单位获批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20余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1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8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0余项。“十四五”期间,学校深入实施“双十行动”计划,在省外沿海和湖北多地设立9个驻外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服务地方发展。
“十四五”时期,学校正以“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双突破”为发展目标,努力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