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考生多少分能上浙江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浙江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浙江师范大学在云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浙江师范大学
2025年云南高考考生要想上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46分左右(位次1565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22分左右(位次37547名左右)。
1、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9分(位次6510),物理类为533分(位次31890)。
2、2023年浙江师范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3分(位次9673),物理类为524分(位次27721)。
3、2022年浙江师范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14分(位次3318),物理类为516分(位次39192)。
注:以上只是云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浙江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浙江师范大学在云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79 | 6510 | 55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99 | 3269 | 55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43 | 9673 | 53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79 | 3192 | 530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14 | 3318 | 57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16 | 3092 | 57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33 | 31890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53 | 22903 | 50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24 | 27721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36 | 22775 | 48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16 | 39192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51 | 22960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浙江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浙江师范大学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拥有金华校区(校本部)、杭州萧山校区、杭州西湖校区、兰溪校区等4个校区,25个学院(含独立学院),拥有金华市中医医院等附属医院。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质量、提升特色、提升效益”为主线,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校训精神,弘扬“务实、求实、扎实”育人传统,实施“特色化、国际化、区域化、协同化”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浙江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举措,努力建设特色浙师、和谐浙师、美丽浙师、活力浙师、幸福浙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今年新增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34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科学技术)7项、全国教科规划优秀成果奖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6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社培育实验室1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学校立足浙中,深化与金华战略合作,积极助推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