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宜春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宜春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宜春学院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宜春学院
2025年湖北高考考生要想上宜春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90分左右(位次2490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79分左右(位次106638名左右)。
1、2024年宜春学院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9分(位次22253),物理类为482分(位次104429)。
2、2023年宜春学院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9分(位次24296),物理类为480分(位次92571)。
3、2022年宜春学院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1分(位次25265),物理类为452分(位次96821)。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宜春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宜春学院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499 | 22253 | 432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03 | 21098 | 432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489 | 24296 | 426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489 | 24296 | 426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491 | 25265 | 435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492 | 24878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82 | 104429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99 | 90312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03 | 86990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08 | 82752 | 437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80 | 92571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81 | 91884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83 | 90615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91 | 85349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10 | 72830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23 | 64145 | 424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52 | 96821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55 | 94731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60 | 91244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63 | 89170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78 | 78660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01 | 62411 | 4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宜春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宜春学院简介
宜春学院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沪昆高铁、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6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40%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82%以上,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人选、省金牌教师,井冈学者,四个一批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80余人次。学校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仙辉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践行“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五有”人才。办学60多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抗疫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走出了一大批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走出了包括扎根教育、医疗、农业和管理等领域骨干在内的17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