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4年江苏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年江苏新高考考生要想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591分左右(位次38997名左右),历史类预估需602分左右(位次3853名左右)。
1、202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92分(位次38767),历史类为598分(位次4597)。
2、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73分(位次33158),历史类为574分(位次4499)。
3、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49分(位次38724),历史类为578分(位次5464)。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618 | 20291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614 | 22856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613 | 23567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608 | 26857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606 | 28267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 | 592 | 38767 | 448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88 | 21371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87 | 22060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86 | 22803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84 | 24286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 | 573 | 33158 | 429 |
2021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75 | 19888 | 417 |
2021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74 | 20511 | 417 |
2021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74 | 20511 | 417 |
2021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71 | 22337 | 417 |
2021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 | 549 | 38724 | 41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批 | 598 | 4597 | 474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批 | 575 | 4286 | 471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批 | 574 | 4499 | 471 |
2021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批 | 584 | 4157 | 476 |
2021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批 | 578 | 5464 | 476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4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4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待2024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学校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前沿,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奖99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78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