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考生多少分能上长春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长春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长春大学在福建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春大学
2025年福建高考考生要想上长春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66分左右(位次1895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67分左右(位次98208名左右)。
1、2024年长春大学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7分(位次23117),物理类为501分(位次73772)。
2、2023年长春大学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3分(位次21495),物理类为464分(位次78571)。
3、2022年长春大学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7分(位次19850),物理类为468分(位次70801)。
注:以上只是福建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长春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长春大学在福建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447 | 23117 | 431 |
2024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480 | 16192 | 431 |
2023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463 | 21495 | 453 |
2023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489 | 15524 | 453 |
2022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497 | 19850 | 468 |
2022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08 | 16440 | 46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01 | 73772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11 | 66723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30 | 53643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31 | 53005 | 449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64 | 78571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76 | 70505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76 | 70505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91 | 60909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01 | 54817 | 431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68 | 70801 | 428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69 | 70179 | 428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73 | 67774 | 428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90 | 57736 | 428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94 | 55469 | 42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春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长春大学简介
长春大学坐落在素有“北国春城”之称的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底蕴厚重、特色鲜明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创办的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工业会计统计人才。在同步国家发展与时代变革中学校数次易名,1983年更名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原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2000年原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
长春大学是“团风”精神的发源地。1989年4月的一天,学校残疾大学生金燮,收到一张署名“团风”的10元钱汇款单,随即,第二张、第三张汇款单不期而至。一时间,许多生活困难大学生都陆续收到署名“团风”的汇款。“团风”事迹出现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省市各级组织相继做出决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学“团风”,争做青年楷模,争做时代先锋。多年来,“团风”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的基本精神内涵。它从初期的个体扶贫助困爱心行动,发展到后来全校师生乃至社会青年群体以“爱国、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与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一脉相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