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北部湾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北部湾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北部湾大学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部湾大学
2025年四川高考考生要想上北部湾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13分左右(位次29761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67分左右(位次183319名左右)。
1、2024年北部湾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8分(位次33589),物理类为492分(位次147598)。
2、2023年北部湾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8分(位次33026),物理类为465分(位次150242)。
3、2022年北部湾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9分(位次30579),物理类为451分(位次157203)。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北部湾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北部湾大学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508 | 33589 | 45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508 | 33026 | 45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519 | 30579 | 466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92 | 147598 | 45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505 | 128623 | 45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514 | 115972 | 459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65 | 150242 | 433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88 | 121079 | 433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51 | 157203 | 426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77 | 125538 | 426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北部湾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北部湾大学简介
北部湾大学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滨海城市——钦州市,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具有国家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校,还是一所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校园建筑特点,被授予3A级景区的学校。
政府重视。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北部湾大学建设,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在各种文件中多次强调要加快支持北部湾大学建设,助力培养高质量的海洋、航海类人才。《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和北部湾大学建设,努力打造海洋科技人才新高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要“依托北部湾大学、北海海洋科技园区等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科技合作。”“支持北部湾大学与国际国内一流高等院校深化合作,合力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有影响力的高校。”2022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指出:“加快建设与产业发展、港口运营等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高质量建设广东海洋大学、北部湾大学,”2023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平陆运河经济带总体规划》(桂发〔2023〕3号)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依托北部湾大学建设中国——东盟航运人才培训基地”。
“双一流”建设。现有本科专业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其中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等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国际商务、机械、农业(渔业发展)、材料与化工、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设计、音乐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广西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有国家科技小院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一流学科(B类)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改革示范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70多个。学校与中船集团广西基地、上海华谊集团钦州基地等央企联合共建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与广西海事局、钦州海洋局等单位签订了联合开展海洋、航海、海事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