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廊坊师范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廊坊师范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廊坊师范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廊坊师范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廊坊师范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66分左右(位次4335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55分左右(位次188722名左右)。
1、2024年廊坊师范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1分(位次32935),物理类为489分(位次141789)。
2、2023年廊坊师范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3分(位次40257),物理类为454分(位次133995)。
3、2022年廊坊师范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7分(位次31996),物理类为435分(位次164250)。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廊坊师范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廊坊师范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491 | 32935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04 | 27901 | 462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63 | 40257 | 44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507 | 31996 | 4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89 | 141789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93 | 135887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98 | 129590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12 | 109540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54 | 133995 | 427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35 | 164250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廊坊师范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廊坊师范学院简介
廊坊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4年的安次县立师范讲习所,1946年更名为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56年改建为河北廊坊师范学校,1964年升格为廊坊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再次升格为廊坊师范学院,是河北省最早的两所专升本院校之一。2005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并入,组建新的廊坊师范学院。2016年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0年获批河北省第二批应用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机构设置38个,党政管理机构14个,教辅机构7个,其中教学单位17个。地厅级以上研究机构 30 个,主办 5 种学术期刊。设置本科专业 59 个,涵盖文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9 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中师范专业 18 个,其中 11 个具有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部分专业招收公费师范生,形成了师范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应用型专业体系。汉语言文学、英语、生物科学、学前教育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 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 1 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1 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 2 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4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4 个,省级教育创新高地 2 个、省级教学团队 3 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4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 个;作为“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家、省、市级培训及教师资格证测试任务。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立足河北、面向京津、辐射全国,构建教师教育类、生物化工类、文化事业与产业类、生产服务类、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类 5 大专业集群。在基础教育提升、地方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与生物安全,以及现代都市农业、社会治理、临空经济、智慧信息与大数据、康养产业等方面强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倾力打造服务地方发展的“九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果。近年来,获批国家级项目 44 项、省部级项目 324 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1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 118 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90 项;荣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社科优秀成果奖 14 项。学校明史研究、史学史研究水平已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现有河北省生物质碳材料及应用技术创新中心、食药用菌资源高值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20 余项。学校发挥人才优势,提供智力支撑,以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带动阜平县10万人脱贫增收,帮助其在2019年脱贫攻坚考核中排名全国第一,奋战一线的专家教师也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