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青海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海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海大学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4年湖北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海大学
2024年湖北新高考考生要想上青海大学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572分左右(位次32998名左右),历史类预估需566分左右(位次5919名左右)。
1、2023年青海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73分(位次32794),历史类为561分(位次6895)。
2、2022年青海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38分(位次36890),历史类为556分(位次6800)。
3、2021年青海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58分(位次36603),历史类为579分(位次7859)。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海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海大学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99 | 19780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94 | 22035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86 | 25911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80 | 29066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79 | 29562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78 | 30096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73 | 32794 | 424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46 | 32007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43 | 33823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39 | 36279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38 | 36890 | 409 |
2021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81 | 24824 | 397 |
2021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79 | 25780 | 397 |
2021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73 | 28749 | 397 |
2021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72 | 29250 | 397 |
2021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71 | 29752 | 397 |
2021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69 | 30796 | 397 |
2021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68 | 31351 | 397 |
2021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批 | 558 | 36603 | 39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批 | 561 | 6895 | 426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批 | 556 | 6800 | 435 |
2021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批 | 587 | 6130 | 463 |
2021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批 | 579 | 7859 | 46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4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4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海大学,待2024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海大学简介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1969年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
学校现有双聘院士10人,双聘教授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青年项目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8人,获国家创新争先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全球唯一基础医学奖等19人,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0余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人才项目643人,团队项目25个,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60人。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16个研究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