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高考65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5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天津65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天津高考65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天津高考65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天津大学(公办)、吉林大学(公办)、天津医科大学(公办)、南开大学(公办)、上海财经大学(公办),一共774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天津高考录取线为657分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3-2021年各大学在天津市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57分的院校一共有14所。其中公办院校1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3 | 天津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A | 657/2673 |
2023 | 吉林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A | 657/2673 |
2023 | 天津医科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A | 657/2673 |
2022 | 西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A | 657/3891 |
2022 | 四川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A | 657/3891 |
2022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A | 657/3891 |
2021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A | 657/3540 |
2021 | 厦门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A | 657/3540 |
在天津65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4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天津高考65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天津高考65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天津大学简介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学校初名北洋大学堂,内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头等学堂设四个学门: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
学校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现有74个本科专业,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4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工程学科进入前万分之一。面向国家战略、基础前沿和新兴领域,培育建设13个学科交叉平台,成立天津大学学科交叉中心,深入推进“天智计划”。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持续深化医工交叉融合,现有12家附属医院及医学中心。
2、北京外国语大学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首批“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本科在校生5700余人,研究生(硕士、博士)3900余人,国际学生1300余人。
3、厦门大学简介
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3个学院(直属系)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2年,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共6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3%。共有两院院士32人(含双聘18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3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9人、特岗学者2人、青年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8人、青年拔尖人才1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