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高考物理类考生52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2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湖北物理类52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湖北高考物理类52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湖北高考物理类52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办)、南通大学(公办)、西安财经大学(公办)、青岛科技大学(公办)、河南科技大学(公办),一共673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湖北高考物理类录取线为527分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3-2021年各大学在湖北省(物理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27分的院校一共有32所。其中公办院校30所,民办院校2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32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7/61396 |
2023 | 南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7/61396 |
2023 | 西安财经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7/61396 |
2022 | 天津财经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7/44144 |
2022 | 西安理工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7/44144 |
2022 | 集美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7/44144 |
2021 | 中南民族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7/53339 |
2021 | 常州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7/53339 |
2021 | 华北理工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7/53339 |
在湖北物理类52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32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湖北高考物理类52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湖北高考物理类52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西安财经大学简介
西安财经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2001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陕西经贸学院与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8年11月30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学校现有长安、雁塔、翠华东、翠华西4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雁塔、翠华校区毗邻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长安校区位于秦岭北麓的神禾原上,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建设成效显著。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近三届来获取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有省级以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
2、天津财经大学简介
天津财经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以南开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基础组建,并汇聚了一批华北、东北高校经济管理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校园占地近1400亩,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也是天津市属重点大学和我国北方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为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单位。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形成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以及从业资格培训等在内的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序列。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
3、常州大学简介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450余人,专任教师(不含辅导员)165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69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达72.9%。拥有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学校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320余人次;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0余个。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