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高考62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2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北京62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北京高考62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北京高考62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华南理工大学(公办)、北京交通大学(公办)、大连理工大学(公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办)、吉林大学(公办),一共519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北京高考录取线为624分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3-2021年各大学在北京市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24分的院校一共有10所。其中公办院校10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3 | 华南理工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624/6202 |
2023 | 北京交通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624/6202 |
2023 | 大连理工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624/6202 |
2022 |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624/5530 |
2022 | 四川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624/5530 |
2022 | 山东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624/5530 |
2021 | 四川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624/4866 |
2021 | 山东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624/4866 |
2021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624/4866 |
在北京62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0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北京高考62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北京高考62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华南理工大学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0年起稳居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29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2、大连理工大学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学校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持续深化国际化办学新格局。积极参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后疫情时代积极探索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目前,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9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发起中国卓越大学联盟-日本国立六大学联盟以及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等19个国际大学联盟。学校建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合作高校分别是日本立命馆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合作高校为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学校有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等各类450余项海外交流项目,近五年来每年派学生线上线下参加海外长短期交流学习项目1500余人次;教师长短期出国(境)公派、进修、参会、访问年均1700余人次;年均聘请长短期海外专家学者近600人来校工作访学;2022年以来学校有国际学生1656人,其中学历留学生占比60.5%。
3、上海外国语大学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ISU)创建于1949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书香翰墨、桃李芬芳,顾杏卿、凌达扬、厉家祥、夏仲毅、方重、徐仲年、王燕生、王季愚、许天福、林鼎生、严庆禧、颜棣生、杨寿林、岳扬烈、姚枏、周退密、漆竹生、钱维藩、陆佩弦、浦允南、章振邦、徐百康、杨小石、薛蕃康、李观仪、王宏、戚雨村、胡孟浩、顾柏林、王德春、许贤绪、余匡复、侯维瑞、谢天振等众多杰出的名家大师,都荟萃于此,执教治学,开创并丰富着上外的人文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