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4北京高考618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4-11-03 09:40:47

2024年北京高考618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18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北京618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2024北京高考618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北京高考618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北京高考618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湖南大学(公办)、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公办)、中国海洋大学(公办)、东北大学(公办)、天津医科大学(公办),一共506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北京高考录取线为618分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3-2021年各大学在北京市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18分的院校一共有19所。其中公办院校19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3湖南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18/7202
202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公办综合类本科618/7202
202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公办综合类本科618/7202
2022西安交通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18/6248
2022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公办综合类本科618/6248
2022湖南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18/6248
202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公办综合类本科618/5597
202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公办综合类本科618/5597
2021华南理工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18/5597
在北京618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北京高考618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北京高考618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兴校强校之路,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与国内外100余家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建能源互联网学院、智慧能源联合研究院、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高效清洁智能发电联合研究院、智慧电站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学校多方位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多领域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推动高校之间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

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介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威海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12000余人,设有11个学院、1个教学部,38个本科专业,共享哈工大27个博士点和39个硕士点,单独设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校区拥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山东省特色专业6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辆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

3、华南理工大学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0年起稳居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

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将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弘扬“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双引擎”,大力推进“学术华工”“开放华工”“善治华工”“幸福华工”“大美华工”建设,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勇当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排头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华工智慧和华工力量。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