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4贵州高考历史类574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4-10-29 11:18:55

2024年贵州高考历史类考生57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7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贵州历史类57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2024贵州高考历史类574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贵州高考历史类57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贵州高考历史类57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南方医科大学(公办)、广州医科大学(公办)、长沙理工大学(公办)、南通大学(公办)、重庆理工大学(公办),一共148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贵州高考文史类录取线为574分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3-2021年各大学在贵州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74分的院校一共有14所。其中公办院校1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3南方医科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74/4791
2023广州医科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74/4839
2023长沙理工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74/4869
2022北京语言大学(民族班)公办文科本一574/5139
2022浙江理工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74/5129
2022贵州大学(农林类专业)公办文科本一574/5263
2021天津师范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74/6481
20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74/6402
2021北京联合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74/6457
在贵州历史类57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4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贵州高考历史类57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贵州高考历史类57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浙江理工大学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时局动乱,学校几度易名、数迁校址,在风雨沧桑中生生不息、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力。拥有一批高层次科学研究平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40余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社科平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学校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2016年至今获得省部级奖励194项。科技工作综合指标一直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

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先培育高校,是国际CDIO组织、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正式成员。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3、北京联合大学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10个学科相互支撑,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共2600余名,专任教师1551名,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6人、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16人,在聘特聘教授1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9人,长城学者9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3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人,北京市优秀人才27人,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1人,入选朝阳人才凤凰计划1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整体结构较为合理, 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