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考生多少分能上西南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西南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西南大学在福建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南大学
2025年福建高考考生要想上西南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69分左右(位次341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58分左右(位次35573名左右)。
1、2024年西南大学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6分(位次2850),物理类为587分(位次21345)。
2、2023年西南大学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7分(位次4056),物理类为557分(位次26338)。
3、2022年西南大学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4分(位次3332),物理类为552分(位次25465)。
注:以上只是福建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西南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西南大学在福建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76 | 2850 | 431 |
2024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76 | 2850 | 431 |
2023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67 | 4056 | 453 |
2023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89 | 2303 | 453 |
2023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98 | 1759 | 453 |
2023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601 | 1610 | 453 |
2022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74 | 3332 | 468 |
2022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87 | 2077 | 468 |
2022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91 | 1781 | 468 |
2022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93 | 1647 | 468 |
2022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93 | 1647 | 46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87 | 21345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96 | 17567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600 | 15967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607 | 13337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607 | 13337 | 449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57 | 26338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84 | 16241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88 | 14932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98 | 11952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99 | 11703 | 431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52 | 25465 | 428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79 | 14921 | 428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91 | 11105 | 428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97 | 9452 | 42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南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旭锋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13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8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1个境外办学项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