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考生多少分能上四川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四川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四川师范大学在青海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青海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四川师范大学
2025年青海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71分左右(位次170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83分左右(位次11514名左右)。
1、2024年四川师范大学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91分(位次1123),理科为427分(位次6448)。
2、2023年四川师范大学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68分(位次1326),理科为382分(位次8285)。
3、2022年四川师范大学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75分(位次1323),理科为352分(位次14087)。
注:以上只是青海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四川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四川师范大学在青海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91 | 1123 | 411 |
2023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68 | 1326 | 406 |
2022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75 | 1323 | 4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青海(理科) | 本一 | 427 | 6448 | 343 |
2023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82 | 8285 | 330 |
2022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52 | 14087 | 3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四川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四川师范大学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和位于成渝地区发展腹地遂宁市的遂宁校区。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交叉学科等十二个学科门类。建设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4个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工程学),5个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艺术学、外国语言文学),82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建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2个,全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1个,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2个,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及省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创办有1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建有“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29项、省级项目913项,其中,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各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37门,“十二五”以来,建设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42部,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19项;近五年在A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赛奖项1738项。学校获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89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近三年获得奖项79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24项)。办学78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先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章毅为代表的4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