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河北高考物理类554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4-11-12 12:30:44

2025年河北高考物理类考生55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5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河北物理类55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河北高考物理类554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河北高考物理类55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河北高考物理类55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宁波大学(公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公办)、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港澳)、广东金融学院(公办)、燕山大学(公办),一共955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河北高考理工类55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河北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54分的院校一共有6所。其中公办院校6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6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宁波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54/51876
2023西南财经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54/44794
2023扬州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54/44794
2023沈阳药科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54/44794
2022合肥工业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54/36948
2022中国计量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54/36948
在河北物理类55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6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河北高考物理类55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河北高考物理类55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扬州大学简介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师资质态持续优化。全校现有教职员工6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900多人,医护人员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15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500多人,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3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含青年)11人、B类入选者9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4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

2、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与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校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等多个荣誉称号。

3、中国计量大学简介

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9年成为浙江省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建大学和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成功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8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24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1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7门;浙江省一流课程145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联合培养基地7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