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高考物理类考生632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32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西物理类632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广西高考物理类632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西高考物理类632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公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公办)、武汉大学(公办)、北京交通大学(公办),一共1057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西高考理工类632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西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32分的院校一共有3所。其中公办院校3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3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北京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632/2179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民族班)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32/2035 |
2023 | 南开大学(理科试验班类)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32/2035 |
在广西物理类632分可以上的大学(共3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广西高考物理类632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西高考物理类632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弘扬红色师范百廿传统,坚守教师教育核心使命,不断提升“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水平,以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学校正着力构建“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学科发展体系和以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为两翼的一体化办学格局,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2、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线电专家、经济专家李强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凸显。学校实施“‘三个五’人才工程”,打造“54321”创新人才金字塔,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600余人。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余人,其中40余名战略科学家,180余名领军人才,350余名青年人才,国家级创新团队41个,省部级教学名师近30人。连续三年年度新增国家级人才超过100人,其中自主培育占半数以上。2023年,3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新体系教师占比达50%。年度招收博士后首次突破300人,新增博士后流动站6个。连续四届院士增选“不断线”,三位高水平外籍教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一批教师获“首都劳动奖章”、工信杰出青年等荣誉,已形成群贤毕至、班行秀出、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新优势。
3、南开大学简介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学校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学校有专业学院28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在全球学科评价体系中,前1%学科17个,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科学进入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