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高考物理类考生48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8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湖南物理类48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湖南高考物理类48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湖南高考物理类48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华北理工大学(公办)、赣南师范大学(公办)、湖南工业大学(公办)、齐鲁工业大学(公办)、江苏海洋大学(公办),一共621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湖南高考理工类48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湖南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84分的院校一共有52所。其中公办院校52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52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华北理工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84/107837 |
2024 | 赣南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84/107837 |
2024 | 湖南工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84/107837 |
2023 | 嘉兴学院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84/96507 |
2023 | 合肥学院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84/96507 |
2023 | 湖州师范学院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84/96507 |
2022 | 嘉兴学院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84/87461 |
2022 | 承德医学院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84/87461 |
2022 | 湖南工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84/87461 |
在湖南物理类48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52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湖南高考物理类48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湖南高考物理类48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华北理工大学简介
华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医为主,文、理、经、管、法、艺、教等多科性协调发展,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等教育层次和类别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省重点支持的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北省文明校园。
坚持人才兴校发展战略,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450余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燕赵学者、省管专家等优秀人才100余人。
2、嘉兴大学简介
嘉兴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省属高等院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前身之一的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源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几更校名,曾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于2000年与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嘉兴学院。其后,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等四校相继并入嘉兴学院。2023年11月,教育部同意嘉兴学院更名为嘉兴大学。
强化立德树人,着力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守牢红色根脉,建有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红船精神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浙江省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基地,入选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校文化校园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浙江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原创红色话剧《初心》多次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报道。学校学子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连续三届“浙江骄傲”、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浙江省杰出志愿者、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等荣誉。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园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子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奖项。
3、合肥大学简介
合肥大学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由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承宗先生任首任校长,创办伊始即实行本科招生。学校实行的“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办学模式,是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创举,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为合肥学院。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11月30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
近五年,学校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连创新高,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17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6项,获授权专利1032项,连续8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2022年1—10月,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列在皖高校第9位、合同数位列第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