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云南高考理科611分能上什么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4-14 13:46:56

2025年云南高考理科考生61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1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云南理科61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云南高考理科611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云南高考理科61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云南高考理科61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公办)、厦门大学(公办)、东北大学(公办)、北京交通大学(公办)、苏州大学(公办),一共321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云南高考理工类61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云南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11分的院校一共有5所。其中公办院校5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5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公办理科本一611/5523
2024厦门大学(预科)公办理科本一611/5523
2024东北大学公办理科本一611/5523
在云南理科61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5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云南高考理科61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云南高考理科61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本是北京邮电大学响应国家关于建设38个国家软件教育基地的号召而建立的提供给软件学院专门使用的校区,后来为了应对北京日益紧张的住宿空间,扩展学校容量而安排国际学院、民族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所有学生学习,住宿在此分校区。

2、厦门大学简介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构建高水平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已与境外270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4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牵头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学校贯彻落实中央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打造台湾师生登陆“第一家园”,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1所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42所附属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2013年9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获批建设,成为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海外分校,被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3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专业、6个博士专业,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校生71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东北大学简介

学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办学,先后辗转于北平、西安、开封、四川三台等地,在“一二·九”运动中,东大师生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的重要作用。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推动有组织科技创新,不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学校建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科技基地1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14项,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科技论文,涵盖众多前沿领域重要成果。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创新,探索出一条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径,入选首批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基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