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高考历史类考生532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32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重庆历史类532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重庆高考历史类532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重庆高考历史类532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广东工业大学(公办)、山西大同大学(公办)、河北大学(公办)、江苏科技大学(公办)、浙江农林大学(公办),一共579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重庆高考文史类532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重庆市(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32分的院校一共有9所。其中公办院校8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广东工业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32/8846 |
2024 | 山西大同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32/8846 |
2023 | 西南政法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32/6009 |
2023 | 浙江理工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32/6009 |
2023 | 嘉兴南湖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32/6009 |
2022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中外/港澳 | 历史类 | 本科 | 532/722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32/7229 |
2022 | 华侨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32/7229 |
在重庆历史类532分可以上的大学(共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重庆高考历史类532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重庆高考历史类532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山西大同大学简介
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筹建,2006年正式挂牌成立。2016年入选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共建高校,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为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增强有组织科研能力,支撑高水平自立自强。聚焦山西战略新兴产业创新需求,深化实施“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强化工程”,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建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智库,9个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批准的科研机构及20个市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五年,主持校外科研项目14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部委级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4580余篇,其中中文优秀学术论文875篇、外文优秀学术论文995篇;出版著作294余部;获省级科研奖项54项。
2、嘉兴南湖学院简介
嘉兴南湖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嘉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是创办于2003年的嘉兴学院南湖学院。2020年12月学校成功转设,以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南湖”命名,成为浙江省第一所完成独立学院转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成为嘉兴市唯一一所市属公办本科高校。
学校办学所在地——嘉兴,地处浙江省东北部、长三角中心腹地,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江南文化发源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地,是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正在全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3、四川师范大学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和位于成渝地区发展腹地遂宁市的遂宁校区。
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学校获批国家级项目共计305项,其中国家社科类项目165项,国家自科类项目140项;获批省部级项目共计456项,其中社科类项目277项、理工类项目17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1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8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6项。学校综合科研经费共计8亿元,保持了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